close

金門<十八支樑>是水頭聚落700年,是最重要的清代建築群

明末已蔚為較大型的聚落規模,清初「遷界」實施焦土政策(Scorched Earth Policy)影響所至,

阻礙了一定程度的發展,直到清康熙二十年(一六八一)沿海諸府州縣收復金、廈之後,總督姚啟聖、巡撫吳興

ㄗㄨㄛˋ

上疏朝廷展界復業,金門原遷至內地的居民得以返鄉重整家園,而各族姓也陸續移墾水頭,迄乾隆年間的快速發展,

出現留傳至今的重要建築。

 

 

其中,修建於清乾隆八年(一七四三年)的黃氏大宗及三一年(一七六六年)的「酉堂」和

四十年(一七七五年)左右的黃厝頂「十八支樑」最具代表性,也是水頭最重要的清代建築。

根據「金門水頭」筆者李金生田野調查,乾隆年間有黃秦(黃贏侯)在杭州開設綢布莊,黃楚在錦州經營油米生意、

黃俊在廈門一帶走船,均在累積可觀的財富之後,返鄉建屋安頓家族,此係黃厝頂「十八支樑」雙落大厝出現的背景。

註: 本章節摘自「金門水頭」李金生 著

作者簡介: 李金生,福建省惠安縣人,一九五六年出生於金門(金城鎮模範街)

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。

著有 <雞奄山頂談珠山歷史,一九九八年,金門縣政府印行>

<金門文化休閒導覽手冊,撰文,一九九九年,金門縣政印行>

S__37494789.jpg

1186924358_0.jpg

20140206141804033.jpg

20140206141804896.jpg

金水黃氏族譜-黃少谷著.jpg

金門縣-歡迎頁_center.jpg

黃炳南重修金水寺碑誌.jpg

黃炳南-道光26年代理中軍右營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陶然居Táorán j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